【核心提示】晋代青瓷虽质朴,但釉色沉静而有历史感,器型稳定而有创新,是瓷器广泛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和我国古代瓷业走向繁荣的开端。DMA龙泉青瓷网
晋代青瓷虽质朴,但釉色沉静而有历史感,器型稳定而有创新,是瓷器广泛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和我国古代瓷业走向繁荣的开端。DMA龙泉青瓷网
瓷器追本溯源,必然归宗于青瓷,而青瓷佳者又非越窑莫属。陆羽《茶经》曰:“盌,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由此可见,青瓷以越窑最为精美。越窑始建于汉代,至晋代,制瓷作坊已达到60多处。晋代虽时局动荡,但江南相对稳定。因此,这一时期南方瓷业有了很大的发展。DMA龙泉青瓷网
晋代时期,玄学与佛教交汇,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融合,社会文化呈现出儒、释、道相融的多元发展趋势。“魏晋风度”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此时,越窑青瓷也呈现出俊逸、旷达之风。一般认为,汉代创造“瓷”字,至今可查考的则出现在晋代吕忱的《字林》和潘岳的《笙赋》等著作中。DMA龙泉青瓷网
晋代越窑的制瓷作坊分布较广,如今发现的遗址与三国时期相比呈现出成倍增长之势。西晋时期,越窑主要分布在浙江东部地区,其中以上虞、绍兴、慈溪、余姚等地为重点。此外,现江苏宜兴市南山、湖南湘阴县城关镇和长沙市望城区石门矶等地当时也纷纷设立瓷窑。西晋末年,越窑发展迅猛,瓷窑遍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东晋时期,越窑分布零散,瓷窑数量比西晋大大减少,瓷业基本处于缓慢、低落的发展阶段。但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境内的瓯窑、婺州窑与德清窑等一些新建的瓷场,逐渐发展出不同特色的瓷窑体系。DMA龙泉青瓷网
晋代制瓷工艺的发展DMA龙泉青瓷网
在晋代,江南各地都用龙窑烧瓷。龙窑一般沿山坡走势兴建,窑身因形似一条静卧的巨龙而得名。发展至晋代,龙窑窑顶开始设投柴孔,窑身由三国时期的10—20米逐渐发展至50米,装烧量越来越大,若烧制碗、盘等小型器,每次产量可达1万件以上。龙窑在晋代的广泛使用,反映了自瓷器取代陶器和青铜器之后,青瓷的社会需求状况。DMA龙泉青瓷网
随着制瓷业的迅速发展,制瓷对“成型”的工艺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晋代出现了大量造型复杂的器型,单一的拉坯方法已很难满足复杂的成型需要,因而分段式拉坯法、拍片法、雕塑和模印法应运而生。如盘口壶、鸡首壶、莲花尊和唾壶等器型,在制作工艺上很难一次拉坯成型,一般采用分段拉坯成型后再粘接成器;扁壶、灶台、楼阁等器型一般采用拍片法拍成大小适用的坯片,然后拼接而成;蛙形水盂、虎子、狮形器等则采用手工雕塑和模印的方法制成。由于瓷器的成型工艺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使得晋代烧制出大量艺术性较高的珍品。此时,人们开始利用化妆土装饰瓷胎,所谓化妆土即用较为纯净的瓷土加工成的质地细腻的白色或奶白色粉末,调和后施于瓷胎表面,可提高瓷器釉面质感、掩饰胎面各种不良成色。化妆土的应用为充分利用各种质地的原料生产瓷器创造了条件。DMA龙泉青瓷网
晋代越窑青瓷之美DMA龙泉青瓷网
古人尚玉,瓷器的烧造也尽量追赶玉的品质。“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是人们对青瓷的描述和最理想的追求。在中国陶瓷史上,青瓷散发着古朴、优雅的光芒,它承接了由陶器向瓷器的转变过程。同时,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占据着瓷器生产的主流地位。虽然早在商代就已经烧制出原始瓷器,但真正意义上进入“瓷器时代”应该是东汉时期。越窑青瓷就地取材于当地所产的瓷石,瓷石中含有石英石、高岭土、绢云母等矿物,其中所含的氧化铁和氧化钛在经过氧化、还原、冷却三个阶段后,使瓷胎呈灰色系。越窑青瓷在东汉时期与三国时期胎质相同,其呈灰白色,质地细腻,不吸水。进入到西晋时期,胎骨变厚,胎色明显加深,普遍呈现灰色和深灰色,体现了大规模生产的痕迹。DMA龙泉青瓷网
古人历来对“青”色怀有敬意。人们将对自然的膜拜融汇于青瓷的釉色之中,抒发着中国人尚“青”的内在精神需求。两晋时期,越窑青瓷瓷胎外普遍施釉,但上釉的部位依据器物的不同用途而定。如碗、钵、盆均内部满釉,外部施釉至接近底部;壶、罐等容器一般口沿内外及外壁施釉,器物内壁露胎不上釉。严格说,越窑青瓷的釉色属于灰釉,釉料使用草木灰为助溶剂,其氧化钙含量较高,在焙烧时,能在比较低的温度下加速釉的玻化,使灰釉呈现出质地清亮、透明度高、硬度大的特点。铁元素是灰釉的主要着色剂,在不同的烧成气氧中使釉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青色和黄色,只有各方面技术成熟方可烧造出质量上乘、釉色稳定的青色。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