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釉浆性能、提高釉面质量 在卫生瓷生产中,对釉浆性能的要求是有较低的粘度;较大的比重;较好的保水性及较高的强度。 1、釉浆粘度:即一定浓度,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一定体积的釉浆流出快慢的程度,一般用恩格尔粘度计测定。釉浆的粘度小,流动性好,易于喷釉操作。粘度大,釉浆雾化不好,釉浆不易喷出。在生产中,调整粘度除用检测流动性控制外,还要以喷釉时容易和不容易出枪来掌握。 2、较大的比重:比重是釉浆浓度的主要表现形式,与釉浆粘度成正比关系,比重是卫生瓷生产过程中喷釉控制的重要工艺参数。喷釉现场用波美比重计检测,但是必需用比重瓶校对,比重瓶测定结果准确,只是波美计使用方便,便于指导生产。因为釉料配方中粘土的性能决定了釉浆最高可出枪的比重。所以检测釉浆比重时,还要同时检测和考虑水份的情况。因为釉浆比重的大小,决定在喷釉时间、压力、遍数相同的条件下,可获得不同厚度的釉层。目前压力喷釉,釉浆比重在1.65以上较适宜(比重瓶法)釉层厚度可在0.81-1.0mm。 3、保水性:釉浆出磨后的物理特性用吸干速度表示,吸干速度是:包含在釉珠中的水份向坯体内渗透的快慢程度,是测试釉保湿性的方法之一,一般检测方法是:用直径40-50mm,高10mm的塑料环,置于大生产用的坯体上,记录从注入到表面完全变干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其釉浆吸干速度的快慢,一般吸干速度为15-20分钟。吸干速度在合适范围,釉浆在坯体部位不会很快干燥,而是保持一定的湿润,釉浆也不会往下流。釉浆吸干速度太快,说明保湿性能不好,缺陷是釉层表面形成一个个小疙瘩,严重时出现扒裂,影响釉面平整。 4、釉层强度:釉层强度是操作及运坯过程中的重要性能,釉层强度高,可减少釉面缺陷,如缺釉、蹭釉、划釉。釉层强度通常用添加粘合剂羧甲基纤维素(简称CMC),同时还可以增加釉浆的保水性。釉层强度主要看它的抗折强度,可用釉浆在石膏模型中注成一个实芯釉棒,测定干燥后的釉棒的抗折强度即表示釉层强度。 釉层厚度均匀,平整,除稳定的釉浆性能外,喷釉操作也不可忽视,同样也是决定釉面质量的重要环节,喷釉工要首先处理好釉浆比重,压力、喷釉雾状三方面关系:比重大,釉浆稠化性强,含水量低,相同的压力,喷出的釉量少,釉雾粒度细,容易出釉薄缺陷,比重小,釉浆稀,含水量高,相同的压力下,坯体接受水份多,易着釉部位会出现水份饱和,釉面易出水光,这样会容易造成缩釉,釉薄缺陷,若比重适合,压力偏低,会出现雾状中有釉点,造成釉面波纹。压力偏高,喷枪出釉量少,就会出现雾化强,已经粘附在坯体上的釉层容易被破坏,同样影响到釉面的平整。 喷釉容易出现的缺陷还有釉层起泡,造成原因是在喷釉过程中,特别是釉层厚度达到要求的三分之二左右时,若喷釉中断再喷时釉时,用手轻轻按蹭鼓起的釉层,就会把气泡挤出来,若气泡大时,把泡挑破,再用毛笔蘸上釉浆补上破口处,然后用喷枪离坯体远一点稍扫几枪即可。喷釉操作有效距离为300-800mm较适宜,喷枪要垂直于工作面。 稳定的釉浆性能,较好的喷釉操作技术,会使釉层厚度均匀,釉面平整光亮滋润,是产品质量上档次的重要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