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 手机版 | 导航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longquan celadon

资讯

企业

图库

视频

百科

原创 证书查询

 青瓷饰品

 论坛 博客  微信公众号:青瓷网lqqcw_com

首页

展会

文化

技术

名家

导购

下载 青瓷商城 实验室 微博 更多
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其它

中国龙泉青瓷考论

时间:2014-04-17 15:44:22  来源:龙泉青瓷网(老版本)  作者:佚名
1959年在浙江丽水市莲都区吕步坑村,发现南北朝年间瓷窑址。70年代,又相继发现六朝有特色的龙泉青瓷,开创年代在三国西晋时期。“六朝的青瓷产地,主要是以浙江地区为中心。丽水、吴兴、德清等地,都发现六朝的窑址”。
  从统计数据来看,历代龙泉青瓷窑址,相对集中在浙江省西南部丽水市各县及温州市永嘉、文成、泰顺等市县,并形成一定的窑群。保存至今有六十多处,大部分为宋至明代的瓷窑,最具代表的是大窑和溪口等名窑。大窑是龙泉窑的中心产区,分布在高际头、大窑到坳头村沿溪五公里的山坡上。北宋早期瓷窑有八处,集中在龙泉市金村和庆元县上两地交界处的山坡上 ;中期散落在龙泉、庆元和莲都等二、三十处。公元1138年南宋定都临安,越窑、婺州窑、瓯窑相继衰落,而在龙泉、庆元、莲都、云和、遂昌、缙云、泰顺、文成和永嘉等地,相继建了一百多处瓷窑,龙泉市安福和山头窑等产量很大,窑长在60米至80米,一窑可烧四、五万件,形成瓷窑体系,产品畅销国内外,龙泉窑因此而闻名中外。元代龙泉窑利用瓯江水运发展迅猛,除龙泉及周围五十多处大窑产量增加外,遂昌、景宁、武义、缙云、永嘉等县又新建瓷坊三百余处,盛况空前。明朝刘宣说 :丽水县“碗碟窑二十八处”,龙泉县“碗盘窑八处”,云和县“碗窑二十一处”,庆元县 “碗窑一十二处”。现考证明朝瓷窑址有 :莲都区13处、云和县9处、庆元县20处。前后数据已难以对清,但龙泉市发现的360多处古代龙泉窑,已占整个瓷窑的70%左右,其次是庆元、云和、莲都和永嘉等。因此,历代龙泉瓷窑址应超过500多处,将丽水和温州这一类型瓷窑,定名为“龙泉窑”较恰当。
  具有一千六百年制瓷史的龙泉窑,可分为开创、发展、鼎盛、衰落和振兴几个阶段。
  开创期的魏晋至五代十国,瓷窑少,时断时续。三国的印纹,已出现简单的太阳纹和斜方格纹。晋代的水盂底由平底演变成饼形底。南朝器物除续晋代弧腹和饼形底外,直口和腹部成半圆形,饰纹变为弦纹、莲花纹等。胎色以淡灰为主,釉现清淡和清黄色,透明度差,胎釉间有白色结晶,同时期的婺州窑青瓷与之相同。隋、初唐施釉只到口与上腹,下腹及内外底无釉,以青釉为主,釉层不均,也有黑釉,总体粗糙,质量不高。中晚期胎质细洁,以灰白和灰色为主,多数通体施釉,但釉色不透,少量有褐斑、印花和堆纹。在品种、样式和胎釉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北宋至南宋是发展期。瓷窑规模大、数量多,北宋早期以淡青釉器,坯料处理认真,胎质细洁,呈白色。刻画花装饰,线条细熟,另有水波纹、龙纹、弦纹等。薄胎、形巧、淡釉、细刻和底垫环支烧等工艺,都明显受到瓯窑影响。但它的胎更薄,釉更淡,莲瓣饰纹,轮廓线常用双线。多管瓶、碗等造型和饰纹在瓯窑中不常见,是龙泉窑的独创之处。中晚期坯体较厚,胎呈灰色 ;釉层薄,青中带黄,釉层开片和凝聚成点状的现象多,属石灰釉 ;大件器物装烧工艺粗糙,釉色不纯和釉面粘沙粒,小件器物外底无釉,露灰色胎,留有泥点和垫形痕迹,同前期明显有别 ;莲花荷叶纹较盛行,到南宋成为碗盘的主要装饰。北宋中期到晚期,多管瓶造型由颈短腹满,变为修长秀气,肩部和上腹分层从五级减少到晚期的二层。南宋前期时,多数分层只剩一级,肩部演变为堆塑龙或虎,而成龙虎瓶,多管瓶因而停产。据考证同一时期浙江各地瓷窑,仅龙泉窑生产此瓶,是其特有产品。元佑七年,龙泉溪等流域得到治理,龙泉窑以自制坯料、廉价燃料及畅通水路的优势,使瓷业发展迅速。
  南宋后期至元代进入鼎盛期。瓷窑发展迅速且质量高,公元1200年左右,龙泉窑在皇室的支持下,胎釉配方、造型设计、上釉技巧、装饰艺术和装窑烧成都有了巨大的提高。这时主产品有 :黑胎厚釉和白胎厚釉两种青瓷。在坯料上,黑胎厚釉瓷胎和白胎厚釉制作工艺一样传自官窑,“为薄胎薄釉瓷器发展而来”。白胎比黑胎厚,但比南宋前期的薄,用釉改北宋中晚期的石灰釉为钙钾釉,青釉厚而不流,气泡稳定,面光柔和,因釉层厚,素烧和上釉的次数可达3-5次,施釉技法也随之丰富和有特色,这是创造性的进步。白胎白中带灰,釉中铝、钙量比黑胎青釉低,胎釉膨胀系数接近,烧成温度和冷却速度结合较好,青釉光洁不开片,加上胎白和釉色青翠,犹如碧玉翡翠,如粉青、梅子青、米黄等青釉。而粉青釉在黑白胎青瓷中用得较多,体现出当时烧窑技术高,并大量生产以供使用,这标志着我国青瓷工艺大大提高了。
  元代南北统一后,龙泉青瓷出口量很大,花式品种十分丰富。仅“1976年,在韩国木蒲附近海域,发现元代满载瓷器的沉船,有青瓷三千多件,白瓷两千多件,多系景德镇和龙泉产品,但无一件青花瓷器。”此时胎中铁量减少,胎色白度提高,可见胎釉配方在继续改进。但到元末明初,上釉次数开始减少,多数只上一次,质量下降。装饰纹样采用刻、划、印、贴、镂、雕和褐色点彩等工艺,莲花就瓣纹是这时期的代表装饰之一。另发现印有蒙古八思巴文字的瓷器,八思巴文字是元代的官文,全国只在龙泉窑、德化屈斗窑址和杭州万松岭南凤凰山瓷窑才有,可见这时龙泉窑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明清是尤龙泉窑的衰落期,据载明代早期皇宫多次派内官到处州府监制龙泉窑生产,供宫中使用。此时胎釉胎色变化不大,大部分只上一次,釉层薄,青绿多,黄色少,可见烧窑技术仍然较高,并出现罕见的吉祥动物饰纹。明成化二年进士,浙江参政陆蓉说 :“青瓷初出于刘田……禄逸等处皆有之。然泥精细,模范端巧,俱不若刘田……”。又“明正统时顾仕成所制者,已不及章生二远甚。”这时器形粗厚,为民间所用,与事实相符。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有“处州府龙泉县……道光二十四年”等文字青瓷瓶,证明龙泉窑在晚清还产青瓷,后因处境不佳不断减少。可见,龙泉窑是中国制瓷历史最长的一个名窑。
  1957年以来为振兴期。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龙泉青瓷经半个多世纪的恢复和研发,生产出许多新品种,如梅子青、粉青、豆青、哥弟结合、青瓷釉里红、青瓷手绘、青瓷青花等,特别是“冰裂纹”的研发成功,几乎使龙泉青瓷史重新改写。目前龙泉市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人,在各类国内外陶艺评比大会上获奖、国家珍藏和作为国礼的作品数不胜数,生产企业150多家,成功举办中轻联和中陶会举行的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大会,并举办全国青瓷文化节等活动,为振兴民族优秀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立项课题论文
  
  参考文献:
  ①庞薰 :《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出版社,上海,1985。/②刘宣:《处州府志》,明成化年本,卷十六,卷十五,卷十三,卷三。/③《南宋官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④陆蓉:《菽园杂记》,明嘉靖年本,卷十四。/⑤《龙泉县志》,清乾隆二十七年本,卷三。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以上信息来源互联网或本站,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dmin@lqqcw.com我们将核实后删除。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修坯工具——钨钢修坯刀(图文)
龙泉青瓷修坯工具——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