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  | 手机版 | 导航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longquan celadon

资讯

企业

图库

视频

百科

原创 证书查询

 青瓷饰品

 论坛 博客  微信公众号:青瓷网lqqcw_com

首页

展会

文化

技术

名家

导购

下载 青瓷商城 实验室 微博 更多
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其它

龙泉窑青瓷解说

时间:2012-10-28 21:00:46  来源:龙泉青瓷网(老版本)  作者:
 一、著名的龙泉窑
    龙泉窑是举世闻名的历史名窑,其烧造延续时间之长,窑场分布范围之广,产量之大,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龙泉烧造青瓷的年代可上溯到三国两晋,盛于宋元,衰于明中晚期,清末、民国至解放初期,孙坑、宝溪、八都还有一批工匠在仿制宋元瓷器,其生产时间绵延1600余年,即使从初步形成龙泉窑风格的五代开始,其烧造时间也有近千年历史。
    到目前为止,全国发现属龙泉窑系的窑址达600余处,浙江境内分布在龙泉、庆元、景宁、云和、丽水、遂昌、松阳、缙云、武义、青田、永嘉、文成、泰顺、福建省的松溪、浦城、莆田、仙游、江西的吉州、洪州、弋阳、乐平。广东明代烧制青瓷的范围最广,有窑址53处,还有湖南、湖北的一些窑场。龙泉境内迄今为止已发现窑址366处。
    宋、元、明时,龙泉青瓷远销东南亚、欧州、非州等43个国家。南朝鲜从新安海底元代沉船打捞的瓷器有17000余件,其中龙泉窑瓷器就有12000余件,可见龙泉窑在当时的产量是首屈一指的,也正因为瓷器的大量出口,世界各地对中国的称呼从支那、支尼(丝绸之国)变成了China(瓷器之国)中国。
    龙泉窑的历史地位和成就是举世公认的。
    古陶瓷研究泰斗冯先铭先生在《古陶瓷鉴赏》和《中国陶瓷史》等书中写道:“龙泉青瓷是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我国烧造青瓷的历史十分久远,浙江地区烧造青瓷的历史遗迹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从原始青瓷到龙泉青瓷经历了将近两千年的岁月,传统之悠久罕有伦比。历代烧制青瓷的匠师也都十分重视发挥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晋人称瓯窑青瓷为“缥瓷”,唐人称越窑釉质“如玉似冰”,釉色为“千峰翠色”、“秘色”。但是成就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的则是宋代窑工创造的龙泉青瓷,它是巧夺天工的人工制造的美玉。宋代龙泉青瓷的每一个碎片,至今仍令我们为它的美感所倾倒。”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著名青瓷研究专家李刚先生主编的《青瓷风韵》一书中也写道:“汝窑乳浊釉制作技术输入南方所结果实最为丰硕的就是在烧瓷条件极为优越的龙泉,从此以后,龙泉窑便以粉青和梅子青釉瓷器闻名于世。”
    南宋官窑和哥窑至今还是陶瓷考古界的两大迷团,说法莫衷一是,但存在龙泉哥窑已是不争的事实,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认可。近期,龙泉南宋时存在地方官窑也得到了浙江省博物馆专家的认可,并在瓷器展厅中以龙泉官窑为题予以展示。笔者大胆推测,随着陶瓷考古研究的深入,人们最后会认识到龙泉窑不仅为民窑之巨擘而且南宋宫廷的祭祀、陈设和日常生活用青瓷95%以上产自龙泉,离开了龙泉窑去讨论南宋官窑和宋哥窑实在是产生了偏差。
    日本国的陶艺家、学者到大窑考察,他们听介绍说脚下走的这一段砖路是宋代砖路,旁边山上都有宋窑址时,立即虔诚跪拜,似乎是寻到了祖源或是在向宋代窑工致敬。日本国内的博物馆和藏家对破损了的龙泉窑宋代瓷器用黄金熔补。土耳其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时的宫廷也用龙泉青瓷,并以黄金配件装饰。从龙泉窑宋、元、明时的大量出口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程度看,龙泉青瓷在古代就誉满全球。
    二、龙泉青瓷最早的品牌标记――河滨遗范
    追溯陶器的起源与发明,是一个饶有兴致的问题。根据考古发掘,中国陶器最早出现在距今8000年左右的河南裴李岗文化,欧州出现在一万多年以前的马格德林文化,起源或可追溯到更早阶段,那时还没有文字,发明者是谁无可考证。《帝王世纪》记载的女娲是六千年前母权制时期的首领,传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又能抟土造人。据有关专家考证分析,女娲所率的部落是住在河北涉县凤凰山的一个大山洞里,由于地质灾害洞顶塌陷出了一个窟窿,女娲补的天就是洞顶这个大窟窿。因此,女娲用五色石在那个时候炼就的必定是陶,大块的陶板是可以盖住这个大窟窿以遮雨雪的。抟土造人即以水拌土塑人,是制陶的第一、二步。如此看来,女娲是陶的发明者之一。司马迁通过研究总结,把以黄帝轩辕氏为代表的那个时代人们种种如砍木、削木、打石、磨石、疏河、平沟、养蚕、淳化鸟兽等开拓创造行为首先归功于这个时代的几位“圣人”,比这些事复杂得多的制陶也一样。《帝王本纪》记:“神农耕而作陶”,“舜耕于历山、渔雷泽、陶河滨”,神农和舜无疑是陶的发明者。还有一位是道教尊奉的一位神仙宁封丈人,又名“龙  真人”、宁封子。宁封偶烧野兽于火中得硬泥,遂悟制陶之理。轩辕黄帝问道宁封子时封宁封子为“陶正”(掌管烧陶事务)。宁封子也是陶的发明者。有文字记载与陶发明有关的就是女娲,神农、舜和宁封子,可追为陶的始祖。
    龙泉窑在宋时,烧制的许多碗、盘内底都刻印有“河滨遗范”方章,这批碗、盘大都葵口、出筋,造型规整,制作精良,这在全国众多窑口中是较为罕见的。可见,当时龙泉的窑工文化底蕴相当深厚,他们把自己和陶的始祖舜联系在一起,忠实继承了始祖的风范,自认为是陶瓷烧制最正宗的一脉,烧制的瓷器也是最精美的,自豪地把“河滨遗范”刻印在自己烧制的器物上作为品牌标记。
    世事沧桑,龙泉窑几经兴衰。清末民国,龙泉窑火几尽灭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周总理亲自关怀下,龙泉窑于1959年恢复了生产,经四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恢复了生机,焕发出青春,以崭新的面貌呈现,陶始祖的灵光再次在龙泉闪耀。“河滨遗范”这四字充满了宋时龙泉陶人对陶始祖的崇拜、敬仰,对陶技、陶艺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对陶业发展的理想和对未来事业的憧憬。细心体会,你会感受到一种力量的激励和从远古开始的陶文化的延续。“河滨遗范”四字中蕴含着的勤劳、朴实、智慧、勇敢、开拓、创新,正是大山人民固有的品质和子孙后代所必需的品质,这也是龙泉青瓷文化人文精神之所在。
   “河滨遗范”涵盖了整个陶文化,与中国五千年文明紧密相连,这四字由宋时龙泉的陶人提出并刻印在瓷器上,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三、历代龙泉青瓷的鉴赏
    龙泉窑在五代前生产的瓷器的造型、釉色、胎质都是较差的,但到五代中晚期和北宋初出来的器物不同凡响,无论是造型、釉色、釉质、胎质都达到了当时的一流水平。大窑的窑业遗存曾出现铭刻“天福年重修窑炉试烧官物大吉”的四系罐,从而印证了宋・庄季裕《鸡肋编》中曾说“钱氏所贡盖出于此”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龙泉窑的初创年代最迟也可定于五代。该期产品造型规整端巧,制作相当精细,可与南宋产品媲美。釉普遍为淡青色,且耐土侵。胎骨坚薄匀称,大多器表遍饰刻、划花,也有半浮雕的龙、蝴蝶等动物图案,刻划线条纤细,俗称“针工”,有的器盖应用了镂空技法,使产品更为精细、豪华。专家认为是受了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影响。如果说五代前的龙泉窑处在幼儿期,那五代是龙泉窑的少年期,在这个时期,龙泉窑在越窑、瓯窑、婺州窑这三位巨人的哺育下开始健康、茁壮成长。
北宋早期产品与五代一致,北宋的典型风格形成是在中晚期,该期产品釉色青碧俗称“梅子绿”,受上流社会嗜文喜画影响,器物装饰几乎是刻划花一统天下。由于贡瓷或禁庭制样需索的要求,祭祀和陈设用瓷如瓶、炉等既有青铜器的气势又制作规整。食具与茶具有一类精工,有一类较为粗糙。花纹装饰盛行刻,划花兼施,构图洗练,线条奔放,早期的“针功”细线已荡然无存。刀法自然流畅,老辣娴熟,刻花技术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历史水平,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南宋早期沿袭了北宋中晚期的刻花产品,但刻花技术逐渐衰退,构图草率,刀笔省俭无力,相形见绌,已失去了迷人的魔力。由于宋室南迁,汝窑釉配方输入龙泉窑,出现了粉青和类天青釉色。此时,越窑已灰飞焰灭,宫廷、官府需要的大量青瓷类制品基本上由龙泉窑提供,尤其是宫廷用瓷要严格按朝廷绘制的《博古图》制作,为体现《博古图》中器物的古朴、凝重、大气,龙泉窑工终于在1200年左右发明了多次施釉技术,从而烧制出了厚釉产品。《博古图》的形制加上厚釉,产生了敦厚、淡雅、含蓄的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宫廷用瓷的严格要求全面提升了龙泉窑工的制瓷技术,该时期龙泉窑各窑的产品都如出一辙,非常精细,形制上都达到了宫廷用瓷的要求,只不过是烧制最好的供朝廷,次者供官府,再次者供出口,最差的供民用。同时,很可能宫廷已在龙泉置窑。从窑址调查发现,生产只能作为祭祀用的瓷器如觚,大夹层碗的窑只有2~3条。尤其是做工异常精细的薄胎厚釉、紫口铁足俗称“哥窑”产品的烧制成功,使哥窑挤身于五大名窑第二位。据统计,世界各地的馆藏文物中,宋汝瓷不足百件,而真正属于宋哥窑器的则更少。人们最终会明白,被宋以后各朝代推崇备至的哥窑实乃是南宋宫廷用瓷的黑胎开片类产品。龙泉的宋代窑工终于在南宋中晚期把青瓷烧制工艺推上了历史的巅峰。
    草原文化使龙泉窑产品的风格再次产生变化,元代的大器物气势博大,敦厚雄浑,釉色也从粉青和梅子青变为草原民族和伊斯兰教喜欢和崇尚的绿色即翠青,与大自然更加融合。另一个特点是装饰繁缛,捏、塑、堆、贴、刻、划、印、镂、露胎、印花、点彩(飞青)、青釉开光等工艺几乎无所不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先生对元代龙泉窑的装饰作了高度评价:“元代龙泉瓷器的装饰技法达到了中国青瓷史上登峰造极的程度”。龙泉青瓷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大明《宪宗实录》记载,明早期龙泉窑承担了大量的宫廷用瓷烧制任务。因此,明早期的产品制作规整,刻划花继承了元代风格,有的还双面刻花,也非常精美,龙泉窑闪耀了再一次光芒,然后在中晚期衰落了。
    清代虽是衰落期,但也不乏制作精细之物,许多专家说龙泉窑在清代断烧了,未免过于武断。笔者收藏的一个刻有“光绪八年壬午益字”铭文的青瓷罐,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有的专家认为清代产品已偏离龙泉窑风格,也不正确,因与同时期其他窑口的产品少有相似之处,从器形和制作工艺上还是明的延续,釉色与北宋有一类产品接近。
    民国时的龙泉窑主要为仿宋、元产品,仿制品的釉色、釉质很好,非常逼真,但形制上还有较大距离。从这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古董市场相当活跃,并对龙泉窑古瓷有较大的需求。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以上信息来源互联网或本站,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dmin@lqqcw.com我们将核实后删除。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龙泉青瓷修坯工具——钨钢修坯刀(图文)
龙泉青瓷修坯工具——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