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原料中的颗粒度对日用陶瓷原料的可塑性、注浆性能、生坯强度及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变化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参数。一般用重量百分比表示,也可用累积曲线或粒度分布曲线表示。
颗粒度的测定方法很多,共分二大类,即粗颗粒(>63m)的用筛分法,细颗粒(<63m用沉降法(采用斯托克斯定律)。
1.筛分法用于测定粗分散物质和粉末的颗粒组成,设备简单,操作迅速,工厂方泛采用。<63m的粘土也用筛分法制备后,才用沉降法分析颗粒组成。筛分法有干法和湿法二种,这里介绍的是比较常用的湿筛法。
⑴所需设备
标准筛(尺寸误差不超过2~5%,各国标准筛的筛比不同,详见本文附表)
烘箱一台
瓷研钵一个
瓷皿二个
硬毛刷一把
工业天平一架(最大称量为500~7000g)
⑵操作步骤
将被测原料置于110℃的烘箱中烘干,取出后置于瓷研钵中轻轻敲击(切忌重敲或研磨),将已松散的原料称出100克(精确到0.01克),置入瓷皿中,加水浸湿。20分钟后,在瓷皿中用硬毛刷仔细的搅动,再将搅浑了的原料悬浮液从瓷皿中倾入一个筛孔净宽为0.063毫米(10000孔/厘米2)的筛子,此筛应预先洗净,并在1200C下烘干,称至恒重(准确到0.01g )。为使悬浮泥浆容易过筛,可将筛子放在盛满水的盆里,将筛子小心地轻微动荡,彻底冲洗筛孔。再将瓷皿内的原料搅浑过筛,重复此操作,直至最后盆中所加入的水完全变清为止。将筛连同残渣一并放入1100C的烘箱中烘干,称至恒重。
进行泥浆分析时,需取样100厘米3,按下述方法操作:
操作时,用水龙头下面的水流冲洗筛子上的泥浆,不得用小刷或手指擦动以及振动筛子,因为这样会影响自然冲洗过程,使分析结果失真。
⑶计算
① 干料的计算(以筛上残留物重对试料干重的百分数表示)
K=×100
式中 K―筛分含量
G1――筛子的重量,克;
G2―筛子加残渣的重量,克;
G―样品重量。
② 湿料的计算
先测出试验泥浆的比重,按表1查出泥浆干物质的重量g0,再按下式计算筛分含量%
表1 干物质含量与100厘米3泥浆重量的关系(干物质比重d=2.65)
100厘米3泥浆的重量(克) | 泥浆中干物质含量 | 泥浆中的含水率 |
(克) | (克) | (克) | (克) |
124.75 | 39.75 | 31.86 | 85.00 | 68.14 |
126.40 | 42.40 | 33.55 | 84.00 | 66.45 |
128.05 | 45.05 | 35.18 | 83.00 | 64.82 |
129.70 | 47.70 | 36.78 | 82.00 | 63.22 |
131.35 | 50.35 | 38.12 | 81.00 | 61.88 |
133.00 | 53.00 | 39.85 | 80.00 | 60.15 |
134.65 | 55.65 | 41.33 | 79.00 | 58.67 |
136.30 | 58.30 | 42.77 | 78.00 | 57.23 |
137.95 | 60.95 | 44.19 | 77.00 | 55.81 |
139.60 | 63.60 | 45.63 | 76.00 | 54.37 |
141.25 | 66.25 | 49.91 | 75.00 | 53.09 |
142.00 | 68.00 | 48.22 | 74.00 | 51.78 |
144.55 | 71.55 | 49.50 | 73.00 | 50.50 |
145.88 | 73.53 | 50.47 | 72.25 | 49.53 |
146.20 | 74.20 | 50.75 | 72.00 | 49.25 |
147.85 | 76.85 | 51.98 | 71.00 | 48.02 |
149.50 | 79.50 | 53.18 | 70.00 | 46.82 |
151.15 | 82.15 | 54.35 | 69.00 | 45.65 |
152.80 | 84.80 | 55.50 | 68.00 | 44.50 |
154.45 | 87.45 | 56.62 | 67.00 | 43.88 |
156.10 | 90.10 | 57.72 | 66.00 | 42.28 |
157.75 | 92.75 | 58.80 | 65.00 | 41.20 |
159.40 | 95.40 | 59.85 | 64.00 | 40.15 |
161.05 | 98.05 | 60.88 | 63.00 | 39.12 |
162.70 | 100.70 | 61.89 | 62.00 | 38.11 |
166.00 | 106.00 | 63.86 | 60.00 | 36.41 |
167.65 | 108.65 | 64.81 | 59.00 | 35.19 |
169.24 | 111.24 | 65.43 | 58.00 | 34.27 |
170.83 | 113.88 | 66.64 | 57.00 | 33.36 |
175.52 | 116.52 | 67.53 | 56.00 | 32.47 |
172.82 | 121.80 | 69.21 | 54.00 | 30.71 |
177.05 | 123.80 | 6.92 | 53.25 | 30.08 |
式中 K―筛分含量,百分数
g1―筛上残渣重量,克;
g2―所取泥浆的干物质重量,克。
2.沉降法(运用斯托克斯定律)
沉降法用于测定原料的细分散部分(粒径为1~50毫米)的颗粒组成。斯托克斯定律是沉降分析的物理基础。根据这个定律,球形物在与其质量成比例的重力作用下,在粘性介质内运动时,具有与其半径平方成正比的恒定速度。因此,只要测得颗粒在悬浮液中的下沉速度,就可计算出颗 粒半径 。见表2:
表2 颗粒沉降速度表
颗粒直径(毫米) | 颗粒在水中沉速(毫米/秒) |
0.05 | 2(5秒降1厘米) |
0.01 | 0.2(50秒降1厘米) |
0.005 | 0.046(30分降厘米) |
0.001 | 0.0012(2小时24分降1厘米) |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g―颗粒半径,厘米;
h沉降液(分散介质)粘度,克/厘米•秒
gk―颗粒原粒的比重,克/厘米;
gt―沉降液(分散介质)的比重,克/厘米3;
H―沉降高度,厘米;
t―沉降时间,秒;
g―重力加速度,980厘米/秒2。
沉降法分析常用的种类有⑴移液管法;⑵比重计法;⑶天平法;⑷沉锤法等,移液管法最为常用。
⑴移液管法
此方法仪器构造简单(见图),数据精确度高,但操作时间长,费工时。要做精密测试和校正其他仪器用。这种方法可以测2~65微米的陶瓷原料,是国内外最常用的粒度测定方法。
①测试限制条件 对分散介质的粘度应有一定的要求。以最大颗粒计算的雷诺准数必须满足下列公式要求,才能保证沉降过程属滞流。
Re=dmax・h・D/t 0.3
或沉降速度≤0.3h/dmax・D
式中 dmax―原料的最大直径,厘米;
h―沉降高度,厘米;
K――原料真密度,克/厘米3;
T――最大颗粒分散介质中的沉降时间,秒;
h――分散介质粘度,泊。
从悬浮液静置起到第一次吸样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40秒,以保证最大颗粒沉降速度不大于0.5厘米/秒。
若原料比重为2.65,温度范围为18~220C,使用10%乙醇(工业纯)水溶液作为分散介质就可满足上述要求。
若选用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分散剂含量为悬浮液重量的千分之二为宜。
悬浮液浓度为1%,这样既可减少颗粒之间的相互干扰,又可保证蒸残物有合理的称量准确度。
整个试验应在恒定温度下进行,温度允许偏差±10C。
②测试仪器
沉降瓶 内径为5~6厘米,侧面有0~20厘米刻度到毫米的玻璃沉降瓶一只,零刻度线至瓶底内表面距离不得小于2.5厘米,充满到20厘米刻度线,其容积约为550~600毫升。
吸管 具有双通塞和侧边放液管的吸管一支。吸管标定10毫升刻度。吸管杆部吸入口必须与零刻度线对齐。
高速机械搅拌器一台(功率25瓦)
红外灯一台,电热鼓风干燥箱一台
分析天平一台
秒表、干燥器各一个
烧杯若干
必要的恒温设备
③操作步骤 先校正吸管。清洗并干燥吸管。向垂直放置的沉降瓶加入蒸馏水到20厘米刻度线,置双通塞于取样位置,将蒸馏水吸入泡室至满刻度。转动塞子到放出位置,将水无损地移入已知重量的烧杯中,称量(精确到0.001克),由此折算吸管体积Vr。
记录每次取样沉降瓶内液面的下降量。当吸管不能再吸出液体时,沉降瓶内液面应与零刻度对齐。
吸管按上述操作校正后就可称样测定。
将待测试样过250目(63微米)筛,烘干,称取约10克,置于300毫升烧杯中,加入已溶有六偏磷酸钠的蒸馏水溶液稀释至100毫升左右,机械搅拌40分钟以上,搅拌应充分,但不得引起溅失。将搅拌的料浆无损失地移入沉降瓶,加入乙醇,用蒸馏水稀释至20厘米刻度。插入吸管,反复倒置沉降瓶五分钟(每分钟2~4次)。静置,同时开启秒表。
根据实际需要划分积各级极限斯托克斯直径按下式计算对应的时间tI(准确到0.1秒)。
式中 g―重力加速度,取980厘米/秒2;
d1―I级限斯托克直径,米;
ρ―分散介质密度,克/厘米3。
吸样在tI前10秒开始,后10秒结束。将吸取液放入已知重量的烧杯中,用蒸馏水冲洗壁面使附于壁面的悬浮物全部进入烧杯中。
每次取样后,沉降高度都会改变。在后续计算中必须予以考虑。假定每抽取一次下降0.4厘米,第一次吸样时,吸样前沉降高度为20.2厘米。(吸管插入使液面上升0.2厘米高度),吸样后沉降高度为19.8厘米,其平均值为20.0厘米。同理第二次吸样时沉降平均高度为19.6厘米,依此类推。蒸干抽取液中的分散介质,称至恒重(准确到±0.1毫克)。
④数据处理 蒸残物中应扣除同时析出的六偏磷酸钠的重量,每次吸样中六偏磷酸钠的重量依下式计算:
G1=(Vp/V)×G
式中 G1―每次吸样中六偏磷酸钠的重量,克;
Vp―吸管容积,毫升;
V―沉降瓶满刻度时容积,毫升;
G―六偏磷酸钠加入量,克。
颗粒分布累积百分数Pn的计算(取三位有效数字):
Pn=(Wn/Ws)・(V/Vp)×100
式中 Wn―小于极限斯托克斯直径dn的组分(n)的重量(已扣除六偏磷酸钠加入量),克;
Ws―样品加入量,克。
以微米为横轴,小于极限斯托克斯直径的百分数为纵轴,将分析结果标入坐标内,通过各对应点作光滑曲线。
同一样品作平行实验,相同极限斯托克斯直径的重量累积百分率相差不应大于4%。
⑵比重计法
比重计法的精确度较低,最大误差达5%以上,但操作设备及步骤简单,时间迅速,适用于工厂控制生产之用。
⑶天平法
采用天平法的仪器有很多种类,其主要优点是测量精确,可以用来分析含少量分散相的悬浮体(0.02%,甚至更少),在分析时颗粒的下沉过程不会改变,测定数据精确,操作简便。
⑷沉锤法(比重天平法)
沉锤法测定十分迅速(整个仪器分析时间<1分钟),精确度高,可大大减少操作步骤,但设备及仪器昂贵。
粒度分析,特别是利用斯托克斯沉降定律进行粒度分析的方法很多,但最终必须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各种仪器须按说明书安装及操作。沉降液的先择很重要,不仅纯净度要求高而且除原料、坏釉料外,颜料、色釉及特种陶瓷应选择适当的沉降液(分散介质)进行分析。只有采用同一原理进行测试的仪器,其测量结果才有可比性。
1. 陶瓷生产中粒度控制的一般范围(见表3)
表3 陶瓷生产中粒度控制的一般范围
品名 | >0.063毫米(%) | 0. 063~0.01 毫米(%) | 0.01~0.005毫米(%) | 0.005~0.001毫米(%) | <0.001毫米(%) |
日用瓷坯泥 | 0.1~1.5 | 20~30 | 15~25 | 20~47 | 25 |
日用瓷釉料 | 0~1 | 11~26 | 22~24 | 40~48 | 22~26 |
日用精陶坯泥 | 0.5~1.5 | 8~30 | 15~23 | 21~33 | 21~30 |
日用精陶釉料 | 0.3~1 | 14~22 | 22~30 | 30~40 | >21 |
| >0.05毫米 | | | | |
细陶坯泥 | 0.4~5 | 15~25 | 18~20 | 25~30 | 20~35 |
细陶釉料 | 0.2~3 | 3~10 | 20~30 | 40~45 | 15~30 |
普通坯泥 | 20~30 | 10~20 | 10~15 | 5~25 | 20~30 |
普通釉料 | 8~10 | 30~40 | 10~15 | 20~25 | 10~15 |
粗陶釉料 | 10 | 45~50 | 10~12 | 5~10 | 10~20 |
紫砂坯 泥 | 20~40 | 2~11 | 10~14 | 17~36 | 22~36 |
| >2毫米 | >2~0.95毫米 | 0.95~0.4毫米 | <0.4毫米 | |
粗陶坯泥 | 0~0.1 | 10~15 | 15~20 | 65~70 | |